她大学刚毕业时,面试找工作,找了几家单位,都没有竞聘成功,后来的面试越来越紧张,生怕自己说错了啥,导致面试失败。
当时压力很大,但是她还要假装很淡定,选择不跟任何人说话,淡定的站在那里,这样就不会暴露自己的紧张。
第二,当遇到危险需要保护自己时。
她说,十年前,自己所在的城市使用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车,有一次是放学回家的路上,随意叫了一辆摩托车。
当时天已经黑了,她家又住的很偏僻,摩托车司机一直问这问那的,她感觉到了危险,就假装说爸爸在家门口接她,家里还有很多人等着她回去的,司机这才没再跟她说话。
第三,缺乏自信需要自我鼓励时。
她表示,在在遇到同年人比自己优秀时,心里就会产生自卑感。
这时候反而会大声说话,做一些比较浮夸的事情,来掩盖自己的自卑。
最后她说:“临时性地伪装自己,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
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或者他人,我们会伪装自己。
但它并意味着,我们就是虚伪的人。
伪装更多的,是临时性的,带有表演性质的行为。
而虚伪更多的,是长久性、习惯性的一种心理状态。
02
当伪装变成一种常态,就成了虚伪之人
同样是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有的人就被人讨厌、嫌弃;有的人就被人喜欢、尊敬。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有些人的伪装,不伤害他人,甚至是为了让事情朝更好的方向发展;可有的人,却是为了争权夺利损人利己。
因为,有的人只是在特殊情况下,迫于无奈伪装自己,而有的人已经将伪装变成常态,无论对谁,对什么事,都会伪装。
后者,就是虚伪的人。
小伙伴弘弘就说:“偶尔的虚伪是可以的,就怕偶尔形成习惯,成为一个真正虚伪的人。”
比如,身边一位同事,习惯性对人点头哈腰,阿谀奉承,一副爱慕虚荣的模样,导致单位领导对他的印象不好,认为他难担重任,也给大家留下固化虚伪的形象。
对真诚的人来说,伪装只是特定情形下的一个工具,可以偶尔用之;可对虚伪之人来说,伪装就是人性的底色,早已内化于无形。
所以,我们在使用伪装这个工具时,要切记不能频率太高,避免形成习惯。
03
我们要懂得伪装自己,但不能变得虚伪
前面提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虚伪或伪装的时候,大多是为了自保、让个人利益不受侵害,或者适应大环境。
可一定要警惕,避免变成一个虚伪的人。
因为,虚伪的人,注定不会被人真诚相待,不但惹人厌恶,还会失去很多。
小伙伴弘弘就说,虚伪会有这两大危害:
第一,会失去大部分真实的社会关系。
虚伪的人相处下来,会失去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比如,说大话炫耀自己的本事,正事一件办不成,久而久之,被朋友列入“失信名单”,出现人际关系困扰的问题。
第二,陷入孤独或孤立的状态。
虚伪的人内心是孤独的,因为不真诚,也没有真正的朋友。
同时,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断的掩饰,陷入更加孤独的状态。
比如,身边一位朋友,人前喜欢炫耀,好像自己什么都在行。
大家都了解他,偶尔朋友聚会一起,正事都不会让他参与。
因他一贯虚伪的行为,陷入孤独、空虚、掩饰的恶性循环中。
小伙伴越卿也说:
“我不喜欢、讨厌虚伪的人,因为被这样的人欺骗和伤害过,手段高明的人欺骗了我的真诚和信任,因此,我收回了自己的全部喜欢和信任,以冷漠对待。
人际关系中,遇到虚伪的人,我会用物理距离隔离联系。”
她表示,保持真诚和真实,对己对人,都是非常好的。
所以,我们要懂得伪装自己,但不能变成一个虚伪的人。
亚里士多德曾说国:“虚伪是一张精心织造的网,最终将困住自己。”
当一个人戴上虚伪的面具,迟迟不愿意取下来,就会与之共生,终将会失去朋友和温暖,成为一个孤独的人。
可生活复杂,我们也无法任何情况下都选择真诚,需要用虚伪来保护自己或他人。
所以,与其说虚伪是坏的,不如说它是一个工具,关键看我们如何去用。
愿我们都是一个好的匠人,能使用好这把工具,而不被它反噬。
作者 | 江武墨
编辑 | 江武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