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元宇宙之家Meta,(https://xueqiu.com/1112562313/325694489)

蜜雪冰城的上市之路,走了整整四年。

从2022年首次递交深交所申请,到一年后转战港股,再到今年年初的再次递表,今天,这家中国最大的现制茶饮品牌终于登陆港股,开盘市值突破千亿。

从街头小店到千亿巨头

成立28年来,蜜雪冰城一直低调务实。在上市前,它只进行过一轮融资:2020年12月,高瓴、美团龙珠和CPE源峰联合投资了20多亿元,被外界解读为上市前的资本架构调整。然而,在资本市场最火热的时期,它却并不是最耀眼的那颗星。当时的行业焦点,是估值高达600亿的喜茶。

那时的市场逻辑是:“所有被传统零售验证过的赛道,都值得用互联网的方式再做一遍。”于是,高端茶饮品牌崛起,奈雪的茶主打“一茶一包”,喜茶吸引了IDG和Coatue等知名投资机构,估值一路飙升至600亿。然而,2021年下半年,新消费的泡沫开始破裂,流量驱动的商业模式遭遇瓶颈,投资人重新审视传统零售的价值。

资本市场的“意外之选”

回头看,蜜雪冰城并不符合当时投资圈的偏好。它不靠融资扩张,盈利能力稳定,现金流充沛,2021年净利润高达19亿元,几乎与唯一一轮融资额相当。许多投资机构想要入局,却发现“旧世界”根本不缺钱。

尽管如此,蜜雪冰城在上市前还是选择了自己的“资本朋友圈”——高瓴、美团龙珠、CPE源峰。这些机构不仅带来了资金,更重要的是行业认知和运营经验。美团龙珠拥有强大的线下渠道资源,CPE源峰深耕连锁零售,而高瓴则以“产业投资”见长,曾深度参与蓝月亮、百丽等品牌的转型。

高瓴的布局与蜜雪冰城的选择

高瓴在消费行业的策略并非简单的财务投资,而是通过赋能被投企业,推动供应链优化、数字化升级。它为百丽构建新零售平台,与腾讯合作推进电商和数据化改革,甚至将旗下高管输送至被投企业,例如2023年初,蜜雪冰城的CFO张渊,正是来自高瓴。

蜜雪冰城还与高瓴投资的元素驱动(新材料)和群核科技(数字化供应链)展开合作,体现了高瓴“哑铃理论”——一端投科技创新,一端投实体经济,并通过技术赋能实体。

蜜雪冰城的核心竞争力

蜜雪冰城能在资本退潮后仍稳健前行,靠的是极致的供应链管理和规模化优势。它用最低的成本制造产品,一杯奶茶利润可能只有几毛钱,但通过庞大的门店网络,实现了利润与规模的同步扩张。

创始人张红甫曾说:“前十年,我们才开了一家店。”这句朴实的话,恰恰道出了蜜雪冰城的发展哲学——稳扎稳打,不盲目追求速度,而是把基本功做到极致。

资本退潮后的赢家

当年资本市场热衷流量打法,蜜雪冰城却选择了深耕供应链。如今,它成为笑到最后的赢家,证明了消费行业的本质:稳定的成本控制和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

上市只是蜜雪冰城全球化扩张的一个节点。如今,它已进入11个国家,未来,它的目标是“开100万家店”。

在资本市场经历狂热与冷静之后,真正的赢家,往往是那些不被泡沫冲昏头脑、始终坚持长期主义的企业。蜜雪冰城,就是这样一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