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税警总团第二任总团长王赓是美国西点军校的毕业生。

王赓,1895年5月15日生于无锡,王赓家族世代为官,颇为显贵。1911年,王赓清华留美学堂毕业后,被公费保送美国,先后在密西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就读。1915年,王赓以第14名的优异成绩,获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士学位;同一年,王庚被美国西点军校录取。1918年,王赓以第12名的优异成绩,从西点军校毕业。回国后的第二年正逢巴黎和会召开,作为战胜国的北洋政府派外交代表团赴法国谈判,王赓作为军事专家随顾维钧出席巴黎和会。在法国巴黎期间,王赓结识知名学者梁启超,梁启超十分欣赏他,将他收为学生。当年秋天,归国的王赓,被任命为航空局委员,这年,王赓23岁。两年后,王赓升任陆军上校。平步青云的王赓,结识了在当时北洋政府外交部任翻译的陆小曼,王赓对她一见倾心,立刻展开追求。在长辈的决意下,1922年王赓与陆小曼结婚。王庚与陆小曼的婚礼十分奢华,轰动京城。王庚短暂的一生因为与陆小曼的婚姻不断地给后人提起。陆小曼是民国四大美女之一。胡适说她是北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郁达夫说她是一位曾震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陆小曼1903年出生在上海的书香门第,六岁随父母来到北京。陆小曼的祖父是清末王朝的从四品朝议大夫陆荣昌,而她的父亲陆定则是清廷的举人。由于清末民初之际时局动荡,外部有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内部有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叛乱。所以,陆定觉得入朝为官不是一个好去处,于是他就去往了日本学习,并加入了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等到他归国后,就创办了中华储蓄银行,正式涉足商界。除此之外,陆定还出任国民党高官,担任财政部司长和赋税司长一职。陆小曼母亲吴曼华出自名门,有着深厚的古文基础和画工。无比优越的出身使得陆小曼从小就锦衣玉食,养尊处优,再加上陆定夫妇先后生育了九个子女,八个皆不幸夭折,唯独陆小曼幸存于世。作为陆家唯一的孩子自然成为了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对她千般宠溺,万般骄纵。陆小曼15岁那年,陆父花重金将她送进北京圣心学堂学习。在圣心学堂学习期间,陆小曼精通了英文、法文两门外语,能弹钢琴,会画油画,写的一手漂亮的迎头小楷,其古文功底更是深厚,不仅如此,她还能歌善舞,学会了骑马、骑自行车,加之天生丽质的长相,她被称为校园皇后。1920年,北洋政府外交官顾维钧让圣心学院推荐一名精通英语和法文的翻译兼外交官,学校最终选定17岁的陆小曼。在父母的撮合下,陆小曼跟王庚从订婚到结婚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王赓和陆小曼婚后官运亨通,被任命为清华校长。但王赓不喜欢和文人打交道,于是谢绝了清华校长职位。1924年王赓成为哈尔滨警察局局局长。陆小曼跟随王赓前往哈尔滨居住了一段时间,但忍受不了哈尔滨寒冷和孤单,不久自己返回了北平。陆小曼接受了现代西方教育,又在交际界多年,过惯了抛头露面,众星捧月的生活。王庚是个职业军人,对事业尽职尽责,少了时间陪伴陆小曼,更缺少了浪漫的情趣。时间一长,陆小曼就心灰意冷,情绪也变得郁郁寡欢。

这时候,王庚和陆小曼的共同好友徐志摩出现了。

徐志摩和王庚都是梁启超的学生,两人是同门师兄。徐志摩回国后经常找王庚,但每次徐志摩来找他时,王庚都说:志摩呀我很忙,叫小曼陪你去玩吧。

此时徐志摩和前妻张幼仪离婚后想去追求林徽因,结果被拒绝了,心情十分低落。

徐志摩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又浪漫多情,自然而然地陆小曼出轨了徐志摩。王庚信任自己的妻子,也信任毫无杂念的徐志摩,没想到后来能走到那一步。

当王庚发现时候啊,已经为时已晚。这时陆小曼铁了心要和王庚分道扬镳,甚至还以死相逼。徐志摩也坚定要和陆小曼厮守终身。

在梁启超、胡适等人的劝说下,王庚和陆小曼离婚了,优雅地退出了爱情纠纷。

此后王庚再也未娶,孤独一生无子女。

浪漫的诗人爱上了军官太太,徐志摩和陆小曼的恋情轰动了整个北京城,陆小曼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为爱离婚的女人。

成功离婚后,陆小曼发现自己怀上了王庚的孩子。

为了能和徐志摩顺利的在一起,陆小曼偷偷的打掉了孩子。但她手术时大出血,从此失去了生育能力,并落下了折磨一生的病根。

新婚后徐志摩和陆小曼从北平搬到了上海。

因为陆小曼过惯了娇纵奢侈的生活,花销非常大。和徐志摩结婚后,她变得任性懒散,没有上进。

当时由于双方父母的反对,徐家在经济上也不给予任何支持。此时陆父的银行也面临倒闭,所有的压力都压在了这徐志摩的身上。

徐志摩没有想到,陆小曼曾经吸引他的一切,变成了他生活的负担。

为了供养妻子的消费,他不惜放下诗人的身段。除了在三所大学教书,还做起了多项兼职,甚至做起了房屋买卖中介。

陆小曼的身体不好,徐志摩为他遍访名医,后来邀请自己的好友翁瑞午定期为他推拿。

翁瑞午不仅是名医,还是国画名家,是个风雅才子,舞文弄墨,会唱戏曲,跟陆小曼有相同的兴趣爱好;为了缓解陆小曼的疼痛,翁瑞午劝说她吸大烟,两人经常同榻而息。

后来徐志摩去北大任教,而陆小曼已经名声尽毁,没有勇气面对故人的口水,不愿意回到北平。于是徐志摩就开启了奔波两地的生活。

1931你那11月19日,徐志摩赶赴北平参加林徽因讲演,为了省钱,搭乘一架邮政飞机飞北平,但第二天中午在济南触山爆炸,机上3人全部遇难。

这一年,徐志摩年仅36岁。

陆小曼悲痛欲绝,她不能接受徐志摩离世的真相,拒绝认领尸体。

在徐志摩死后,社会舆论纷纷指责陆小曼,将徐志摩的死因归结到她的头上。自此之后,陆小曼再也没有去过任何舞会,她远离了曾经沉沦的一切,生活变得简单朴素,终日穿着素衣布鞋怀念自己的爱人。

后来,她重新拾起画笔,加入了中国女子书画会,举办了个人画展,还东奔西走收集徐志摩的作品,一心为他出版文集。

她戒掉了烟瘾,在新中国的关怀下,先后成为上海文史馆的馆员、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还加入了上海美术家协会,被全国美协评为三八红旗手。

徐志摩去世后,一直是有妇之夫的翁瑞午陪在了陆小曼的身边。

1938年,陆小曼35岁,这一年,走出丧夫之痛的陆小曼,与翁瑞午正式同居。

两个人在一起近30年,她只做翁瑞午的女友,不敢让他抛弃原配,也不与他登记结婚,因为在她的心中,徐志摩才是他唯一的丈夫,他的卧室里始终挂着徐志摩的遗像,几十年如一日。

1960年,照顾陆小曼30多年的翁瑞午,因积劳成疾罹患肺癌,不久于人世。翁瑞午逝世前曾向陆小曼提出将灵堂置于她家的遗愿,谁知被拒。

在生命即将结束的那一刻,翁瑞午终于明白陆小曼爱的始终都只是徐志摩一人而已,但也只得心有不甘地离开人世。

翁瑞午去世后,还拜托女儿翁香光照顾陆小曼。

翁香光照顾了她5年后,1965年,62岁的陆小曼在医院去世。

1965年,62岁的陆小曼离开了人世。

她唯一的心愿就是和徐志摩合葬,却遭到了徐家后人强烈的反对。

徐积锴是徐志摩和张幼仪的长子,张幼仪曾叮嘱他:你要永远记得,陆小曼是你名义上的母亲。

对于这个名义上的母亲,徐积锴没什么感情,他拒绝陆小曼的请求也是情有可原的。

没想到,徐积锴这一拒绝,竟然导致陆小曼无地安葬,她的骨灰只能寄存在殡仪馆,无人认领。

直到23年后,在1988年,他的堂侄不忍心姑母的遭遇,出资为她修建了纪念墓。

离婚后的王赓,在财政部任职,担任税警总团第二任总团长,中将军衔。1932年,在'一二八'上海保卫战中,王赓率税警总团与十九路军协同作战,抗击日军。1940年,王赓前往云南,担任兵工署昆明办事处处长。1942年3月11日,国民政府要派遣一个军事代表团赴华盛顿,宋子文想到了王庚。王庚跟着军事代表团途经开罗时肾病复发,病逝在了开罗皇家医院。王庚遗体在北非盟军的协助下葬在开罗公墓,享年47岁。

离开陆小曼到去世16年,王庚再也没有娶亲,终生无后。